這 title 是來自一篇 paper [1],主要是探討如何在 O(n log n) 的時間內找出一顆 minimum spanning tree (MST)。等等,找 MST 這問題不是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用 greedy 的技巧在 O(n log n) 做到了嗎? 那這篇發表日期還是在 2001 年的 paper 是有何貢獻呢?原因是這樣的:傳統的 MST 演算法跟這篇要討論的問題其實有一點不同。不同的地方在於傳統 MST 演算法是給一個 undirected graph,要在這 graph 上找一顆 MST;這篇要討論的是給一堆二維座標平面上的點,任兩點間都可以用一條線連起來,要你找出一種連法使得所有的點都被連起來,並且線段總長是最短的。
這個問題其實也有一段時間了,正式的名稱是 Euclidean Minimum Spanning Tree (EMST) [2]。這問題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每個座標點都當成 vertex,先建出一個 complete graph,edge 上的 weight 就是兩點間距離,然後在這個 complete graph 上找 MST 就是答案了。想當然爾,建 complete graph 的時間是 O(n^2),所以這做法最花時間的地方是建 graph。因此 EMST 的演算法要討論的重點不是 MST,而是怎樣建 graph 最好。
2014年8月6日
2014年8月3日
[C++] template value type extraction
各位如果翻開 STL container 的 document,應該會看到有一部分是寫 member type 的 document。其中應該會看到這樣的描述:
value_type : The first template parameter (T)
定義這種 type 其實用途不是為了 container 本身,而是為了使用這個 container 的 user,特別是使用這個 container 的地方是在 template class / function 時,定義這個 type 尤為重要,細節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。然而 C++ template 雖然可以讓程式撰寫上有更好的泛用性,但是因為需要做型態推導上,在使用上只要推導過程中會有疑義都會導致編譯失敗,也因此需要多做些手腳以便能夠順利編譯。這次要講的就是上次那篇 type function 的延伸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