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inter invalidation 在 C++ container 是個滿重要 (但很容易被忽略) 的議題,主要原因在於 C++ container 會自己在 runtime 依據使用情況去調整記憶體使用量。也因此,如果用 pointer 去存取 container 中的東西時有時會遇上 container 因為你的操作 (比方說新增/刪除) 導致既有的 pointer 不再合法 (也就是原本指到的地方已經不再是你原本指向的東西,可能已經變成其他的東西或是不能被存取了),這就是所謂的 pointer invalidation,在 C++ reference 上各個 container 的 member function 其實可以看到會有一段在描述 iterator validity,那個就是在講這個議題。
當然,不同方式的 container 在 pointer validity 會有不同的情況 (比方說 std::list 沒有這問題,但是他的 element 就不會是在連續的記憶體上),選用 std container 的時候其實有一部份是要謹慎考量這問題的,因為這攸關使用情境以及效能。這次在 Meeting C++ 2018 看到的 pinned_vector 簡單來說就是提出一個可以滿足最低限度的 pointer validity 的改良版 std::vector
所謂最低限度其實要看怎麼定義,而這邊提出的最低限度指的是下面的條件:
這個條件的概念主要在於If insertion or erasure occurs only at the end of the container, then pointers to all other elements shall remain valid.
- vector 中的 element 應該要是處在一段連續的記憶體 (其他做法無法滿足這要求)
- 在記憶體無限大的情況下,第一點一定成立
聽來很單純,不過第二點不可能辦到,所以不會有這種東西。但是要求比實際擁有的記憶體還要大的記憶體使用量仍然是可能的,為什麼呢?因為現在的 OS 跟 CPU 有 Virtual Memory, Memory Management Unit (MMU),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 (TLB) 以及 Page 這些東西,詳細介紹這邊不多講,可以去看計算機組織/架構相關文章或是從 reference 的影片 (10:11 秒開始)。這些東西簡單來說就是讓 OS 只把你現在實際會用到的東西才放進實體記憶體,你目前沒用到的他就找個暫存區 (像是你的硬碟) 丟在那,所以你其實可以要求比你擁有的記憶體還要大記憶體使用量。
所以這個影片的 pinned_vector 其實就是在做上面那段講的事情:他先跟 OS 說幫忙保留一段非常大 (比你所需的記憶體使用量還大就好,那就相當於無限的記憶體了),不過只是保留,實際上因為 virtual memory 的存在,你沒用到的記憶體他實際上就不會真的配置一塊實體記憶體給你用。如此一來,程式運行中因為 pinned_vector 會認為記憶體夠用所以不會 reallocate 而維持 pointer validity,但又不會真的佔用一大堆沒用到的記憶體。
就結論來說:element 數量不多 (也就是記憶體用量不大時,數據請看影片),std::vector 佔優,反之則是 pinned_vector 較佳。原因在於 pinned_vector 需要在向 OS 要求保留記憶體時有一定的負擔在,只要求少量的記憶體時 std::vector 可以較快完成;反之,element 數量多時每次數量一增長就會有 reallocate + copy 等等的需求,反而很費時。
就我個人來說,想法很有趣,因為是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,雖然有其價值,不過要能看到這個價值其門檻其實不低,從影片中大致上可以發現大概要 1MB 以上才會開始有改善。而且因為沒有甚麼根本性上的改善 (以這議題來說也不太可能),所以瞭解其概念後就覺得沒興趣了。
Reference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e1mJiGO-pU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